看到别人分享的冥想图,好想跟着试试

Meditation & Me
看到别人分享的冥想图,好想跟着试试
随着中医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认可(中医在2019年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),读者是否会感到好奇中医的原理为何如此精微而注重整体观?
在中国古时,人体被视为是神圣的,所以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不一样,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包含人体解剖。中医理论围绕着人体和自然界中的精微系统而形成,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。
源自另一个古文明社会的瑜伽,也记载着人体内精微的能量系统(见下图),包括了轮穴及经脉。而这些,也是解剖人体所见不着的。
两个古文明社会又如何形成了精微的体系呢?在解剖、病理理论尚未发展时,人们在哲学理论基础上对人体有了些了解,并从精微之中了解人体和形成了医疗和修复的体系。
天地万物之间,存在着精微的生命能量。是祂,滋养着万生万物。心脏自主的跳动、种子的发芽、自然界中的生长收藏等,都由祂所控制。如老子云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中医理论中也认为人与天地相应,根据自然界中能量的运行形成了子午流注和运气学说。
对于一些国家的原住民(如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),他们识大地母亲(大自然)为神圣的。他们认为是祂给予了万物生命,也认为我们并不拥有自然界,而是自然界拥有我们(We don’t own the land, the land owns us. The Land is my mother, my mother is the land. )。
此时,如果读者想感受内在精微能量的运行,
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,
可以做几次的深呼吸~~~,
双手掌心打开放在腿上,
在内心祷告请大地母亲带领我进入精微能量里。
在中医理论里,
心在志为喜;喜则气缓(气和);过喜则伤心;
肝在志为怒;怒则气上;过怒则伤肝;
脾在志为思;思则气结;过度思虑则伤脾;
肺在志为悲为忧;忧则气消;悲忧过度则伤肺;
肾在志为恐;恐则气下;过恐则伤肾。
冥想让人进入无思虑状态。无思、无怒、无悲忧、无恐惧,则人体气顺。五脏协调,人的情志亦平衡。故此,心平(心无杂念)则气和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及:“心藏神”,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”。心灵安宁则五脏六腑安宁。古文字字都藏着许多涵意,需细品。
“事实是,你不是这个身体,不是这些思维、智商、大脑、自我,而是一个纯洁的灵。” –Shri Nirmal Srivastava,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于1996年公开讲座的小片段
静心冥想,有你想象不了的好处